复禾问答 肝病科

丙肝最新回答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吃达拉他韦治疗时有禁忌吗
服用达拉他韦期间要注意不能随意用其它药物。因为达拉他韦也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血药浓度,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或使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例如:达拉他韦可以增加地高辛和一些他汀类降酯药的血药浓度,使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需服用吉三代多久
吉三代的疗程一般比较长,无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经治或初治的丙肝病毒感染者服用“吉三代”治疗12周;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丙肝病毒感染者服用“吉三代”需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12周。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服用达拉他韦要注意什么
服用达拉他韦期间要注意不能同时服用抗艾滋病药物。目前的研究显示,一些抗艾滋病药物与达拉他韦有相互作用,一起服用可以使达拉他韦的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替诺福韦酯可以使达拉他韦血药浓度升高。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如何治疗急性丙肝病毒感染
丙肝病毒可能会发生急性的感染,患者在确诊为急性丙肝病毒感染后,可以观察3~4个月。持续12周以上HCVRNA阳性患者可能有慢性化的趋势,应该开始考虑抗病毒治疗。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吃什么药可尽快好转
丙肝患者可以选择服用“吉三代”,该药物是由索菲布韦400mg和维帕他韦(Velpatasvir)100mg组成的一种“鸡尾酒”复方制剂,每日口服1次,吸收和利用不受饮食的影响,饭前、饭后均可服用。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利巴韦林会引发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服用后会加重肾病患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贫血,需要频繁检测,调整促红细胞生长素的剂量。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检测结果是阴性意味着什么呢?
阴性的话就说明没有被感染,或者如果抗HCV逐渐减少或消失,而HCV RNA阴性,说明丙肝病毒已经被清除或是被动获得的丙型肝炎抗体。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如何发现是否患上了丙肝呢?
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对于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者以及有频繁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史、使用不洁注射器史或使用不洁器械纹身者,都应当重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风险,到医院检查丙型肝炎的检查。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感染丙肝病毒多久能检查出来呢?
一般情况下需要几周的时间。在自然感染情况下总是先有病毒,后有抗体,即先有丙肝病毒RNA,后有丙型肝炎抗体。在丙肝病毒感染初期,丙型肝炎抗体的产生较晚,一般在感染病毒后4~32周出现。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呢?
血液传播的范围是最广的,其他经血传播的途径,包括不安全注射、器官移植、介入性检查及口腔疾病的治疗等,已上升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急性丙肝的疗程是多久
急性丙肝的疗程根据类型的不同有所区别,基因1型急性丙肝病毒感染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的疗程应为24周,而基因2型和3型急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的疗程可减少至16周。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联合使用干扰素能治愈丙肝吗
虽然联合使用干扰素的疗效比较显著,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治愈,尤其是基因1型丙肝病毒感染者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应答较差。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病毒感染者能母乳喂养吗
丙肝患者可以母乳喂养,因为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相比,未增加新生儿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这可能是因为母乳中的HCVRNA浓度太低,少量的丙肝病毒可能很容易被胃液灭活,初乳和母乳中的丙肝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能避免婴儿期丙肝病毒的感染从而保护婴儿。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什么检查结果说明丙肝病毒已消失
感染的丙肝病毒是可以消失的,根据医生的研究,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后,使用敏感的方法检测不到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HCVRNA
分享 回答1
李六生
李六生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丙肝使用什么药物好
丙肝的用药需要谨慎选择,已经不再推荐使用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甚至对干扰素应答较好的基因2型丙肝病毒感染者也不建议选择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而且也不推荐使用第1代蛋白酶抑制剂博赛普韦和特拉普韦,强力推荐丙肝病毒感染者使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疗程更短、疗效更佳的直接抗病毒药物。
分享 回答1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疾病诊疗 更多

更多

热门标签

牛皮癣 子宫肌瘤 尿道息肉 陶工尘肺 免疫性不孕 急性额窦炎 眶上神经痛 钙化性肌腱炎 门静脉血栓形成 基底神经节综合征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