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皮果是一种热带水果,学名为沙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果皮呈红褐色鳞片状类似蛇皮,果肉白色或淡黄色,口感酸甜脆嫩,富含钾、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
1、植物学特征蛇皮果属于棕榈科蛇皮果属植物,树干直立无分支,羽状复叶簇生于茎顶。果实呈卵圆形或球形,直径3-5厘米,成熟时外皮覆盖重叠的鳞状突起,这些角质化鳞片会随果实成熟自然脱落。果肉分瓣状,类似山竹的排列方式,中心有1-3粒不可食用的深褐色种子。
2、主要营养成分每100克果肉含钾380-450毫克,高于香蕉的钾含量,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含维生素C8-12毫克,虽不及柑橘类但抗氧化效果显著。膳食纤维含量达2-3克,其中可溶性纤维占比较高,能促进肠道蠕动。另含少量钙、磷及B族维生素,热量约为60-70千卡。
3、食用方法成熟果实可直接剥皮食用,需注意鳞片基部可能残留细小绒毛。果肉可制作水果沙拉,与椰奶混合制成印尼传统甜品。加工产品包括果脯、果酱及发酵饮料,在泰国常蘸辣椒盐或鱼露食用。未成熟果实含较多单宁酸,食用可能引发口腔涩感。
4、储存特性采收后常温保存期约3-5天,12-15℃冷藏可延长至2周。表皮鳞片变黑是过熟标志,可能出现发酵酒味。去皮果肉易氧化褐变,可浸泡淡盐水或柠檬汁保鲜。冷冻保存会导致细胞破裂,解冻后口感绵软,适合后续加工使用。
5、食用禁忌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摄入量以防高钾血症。果核含微量氢氰酸苷类物质,误食可能引起轻微中毒。部分人群食用后可能出现嘴唇麻木感,与果皮残留皂苷类物质有关。糖尿病患者应计算碳水化合物总量,每日建议食用不超过2-3个。
选购时注意鳞片完整无霉斑,按压有弹性说明新鲜度佳。初次食用建议少量尝试,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可与酸奶、燕麦搭配作为早餐,或代替菠萝用于热带风味料理。传统医学认为其具有清热生津功效,但缺乏现代临床证据支持,不宜替代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