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厥是一种中医术语,指因外感热邪或内伤积热导致阳气郁闭于内、不能外达四肢而出现的厥证,主要表现为手足厥冷但胸腹灼热。热厥属于中医急症范畴,需与寒厥、气厥等鉴别,常见于感染性疾病、中暑或热性病极期。
1、病因病机热厥多因暑热之邪侵袭或里热炽盛所致。外感暑热邪气可郁闭卫阳,导致阳气不能通达四末;内伤积热如阳明腑实证,燥热内结可迫使阳气内郁。病机核心为"热深厥亦深",即体内热邪越盛,四肢厥冷症状越明显。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严重感染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有关。
2、典型表现特征性症状为手足逆冷但躯干高热,可伴面赤气粗、烦躁口渴、小便短赤。重症可见神识昏蒙、谵妄抽搐。舌质多红绛,苔黄燥或焦黑,脉象沉数有力。需注意与休克早期相鉴别,后者多伴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循环衰竭表现。
3、诊断要点中医诊断需结合四诊合参,重点观察厥冷与发热并见的特征。体温测量显示肛温与肢端温差超过3℃有提示意义。现代医学检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血培养等,用于排查脓毒症、脑炎等器质性疾病。心电图可排除心源性厥证。
4、应急处理急性期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采用物理降温但避免冰敷直吹。可针刺十宣穴放血泄热,中药急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开窍醒神。西医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感染性休克应早期液体复苏,中暑患者需快速降温。禁止使用温补类药物。
5、调护预防恢复期宜清淡饮食,可用西瓜汁、绿豆汤清热生津。避免辛辣燥热食物,保持环境通风凉爽。长期预防需增强体质,暑季注意防暑降温,及时治疗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热厥发生,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热厥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饮食宜选择流质或半流质,如藕粉、米汤等易消化食物,每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恢复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锻炼。日常可按摩合谷、曲池等穴位帮助疏通阳气,但发热期间禁用艾灸等温补疗法。若反复出现手足厥冷伴高热,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检查排除系统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