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先天性发育异常、胆管发育障碍、寄生虫感染、创伤或炎症刺激等。
1. 先天性因素胚胎期肝内胆管发育异常导致先天性肝囊肿,多为单发且生长缓慢,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超声监测即可。
2. 胆管畸形胆管板畸形可能形成多发性肝囊肿,常与多囊肾病相关,若出现压迫症状需考虑穿刺引流或手术治疗。
3. 寄生虫感染肝包虫病可形成寄生虫性囊肿,多见于牧区,需通过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确诊,治疗需联合阿苯达唑药物和手术清除。
4. 继发性病变肝脏创伤或慢性炎症可能诱发假性囊肿,通常伴随右上腹隐痛,体积较大时可选择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治疗。
日常应避免肝脏区域外伤,牧区居民需注意饮食卫生,确诊后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观察囊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