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伤口处鼓包伴硬块可能与局部血肿、脂肪液化、缝线反应、切口疝等原因有关,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性质。
1、局部血肿:手术创面毛细血管渗血积聚形成,表现为皮下紫红色包块伴压痛。可通过加压包扎促进吸收,严重时需穿刺抽吸,药物可选云南白药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迈之灵片。
2、脂肪液化:皮下脂肪组织无菌性坏死导致,触诊有波动感而无红肿热痛。需敞开引流并定期换药,可配合红光理疗,药物选用康复新液、积雪苷霜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3、缝线反应:机体对不可吸收缝线产生排斥,硬块表面可见线结且伴瘙痒。需拆除残留缝线,局部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卤米松乳膏。
4、切口疝:腹壁肌层愈合不良导致内脏膨出,站立时包块增大平卧消失。需使用腹带压迫,择期行疝修补术,药物可用消脱止-M、地奥司明片、羟苯磺酸钙胶囊。
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每日观察包块变化情况,若出现发热或包块增大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