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皮肤病感染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棒状杆菌等病原体引起,传播途径主要有皮肤屏障受损、接触污染物、免疫力下降、卫生条件不良等。
1、皮肤破损皮肤微小裂口或外伤导致细菌侵入,常见于湿疹抓挠后或擦伤未及时消毒。建议保持创面清洁,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外用抗生素。
2、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者衣物、毛巾等污染物,或接触被细菌污染的公共设施。需做好个人物品消毒,出现红肿脓疱时可使用克林霉素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药物。
3、免疫力低下糖尿病、HIV感染等疾病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易继发皮肤感染。需控制基础疾病,严重者可口服头孢氨苄、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系统性抗生素。
4、环境因素高温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如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建议穿透气衣物,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慢性病灶,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出现皮肤化脓溃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