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可能由遗传因素、眼压异常、眼部外伤、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青光眼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建议40岁以上直系亲属每年进行眼底检查。治疗以降低眼压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
2、眼压异常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眼压持续超过21mmHg,可能损伤视神经。典型症状为视野缺损伴虹视现象。临床常用乙酰唑胺片、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控制眼压。
3、眼部外伤眼球钝挫伤可能导致房角结构损伤,引发继发性青光眼。需通过前房角镜检查确诊,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降眼压。
4、年龄增长50岁以上人群晶状体增厚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为突发眼痛头痛。需立即就医进行虹膜激光周切术或小梁切除术。
建议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2000毫升,定期监测眼压与视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