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喂养不足、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建立、胆红素代谢延迟等因素有关,通常通过增加喂养频次、监测胆红素水平等方式干预。
1、母乳喂养不足新生儿摄入不足导致排便减少,胆红素排泄延迟。建议每日喂养8-12次,确保有效吸吮,必要时补充配方奶。
2、酶活性影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分解胆红素,增加肠肝循环。暂停母乳3天后黄疸明显消退者可确诊,恢复喂养后黄疸可能反复但无须特殊处理。
3、肠道菌群未建立新生儿肠道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同时保持脐部清洁预防感染。
4、胆红素代谢延迟部分婴儿存在UGT1A1基因多态性,导致胆红素结合能力低下。当血清胆红素超过257μmol/L时需光疗,严重者需输注白蛋白。
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婴儿每日晒太阳10-15分钟有助于退黄,若黄疸持续3周未消退或加重需就医排除病理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