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心理适应障碍、家族遗传史、产后并发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干预、社会支持、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
1、激素波动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骤降可能影响情绪调节,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建议通过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调节内分泌,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
2、心理压力育儿焦虑和角色转换困难易引发无助感,常伴随失眠和食欲改变。家长需主动分担育儿责任,心理咨询联合氟西汀、文拉法辛等药物可缓解症状。
3、遗传因素有抑郁家族史的产妇发病概率较高,可能出现早醒和兴趣减退。需加强产前筛查,确诊后建议早期介入认知行为治疗,配合艾司西酞普兰等药物控制。
4、身体创伤难产或产后感染等并发症可能导致躯体痛苦与抑郁共病,表现为伤口疼痛合并情绪崩溃。需优先处理原发疾病,同时使用米氮平或多塞平等药物改善情绪。
产妇应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适量食用深海鱼、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家人需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并及时陪同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