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妊娠高血压需进行血压监测、尿常规、血液检查、超声检查和胎心监护等检查。妊娠高血压可能与血管痉挛、胎盘功能异常、遗传因素、营养失衡或免疫调节异常有关,需通过综合评估明确诊断。
1、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妊娠高血压的基础,需间隔4-6小时重复测量。孕妇需保持静坐5分钟后测量,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可提示异常。家庭自测血压时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避免情绪激动或运动后立即测量。若发现血压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
2、尿常规尿蛋白检测可判断是否存在肾脏损害,尿蛋白定性阳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00毫克具有临床意义。留取尿液时应清洁外阴,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尿常规还能检测尿糖、尿酮体等指标,帮助鉴别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若出现蛋白尿伴随血压升高,需警惕子痫前期的发生。
3、血液检查血常规可观察血小板计数是否降低,肝功能检查关注转氨酶水平,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和尿酸测定。凝血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纤维蛋白原降低或D-二聚体升高。血液检查还能评估有无溶血现象,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HELLP综合征。抽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空腹8小时可获得更准确结果。
4、超声检查产科超声可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测量羊水指数和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胎盘超声能观察胎盘位置、厚度及有无早剥迹象。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可能预示胎盘灌注不足。超声检查无辐射风险,是妊娠期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建议选择具有产科超声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5、胎心监护通过胎心监护仪连续记录胎心率和宫缩情况,评估胎儿宫内状态。无应激试验观察胎动时胎心率加速情况,异常结果可能提示胎儿窘迫。宫缩应激试验可评估胎盘储备功能,但需在严密监护下进行。胎心监护一般从妊娠32周开始定期进行,高危孕妇可能需要提前或增加监护频率。
确诊妊娠高血压后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保证充足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每周增长不超过0.5千克。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出现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妊娠高血压孕妇应增加产检频率,必要时住院观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