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发热可能是由胃肠型感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食物中毒、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拉肚子发热可通过补液治疗、对症用药、调整饮食、注意休息、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
1、胃肠型感冒胃肠型感冒通常由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腹泻伴随低热、恶心呕吐。发病可能与受凉或接触感染者有关。治疗时可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家长需注意患儿体温变化,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多由志贺菌感染导致,症状包括脓血便、高热及里急后重。可能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治疗需用左氧氟沙星片抗菌,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出现持续高热或血便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就医,并做好排泄物消毒处理。
3、病毒性肠炎病毒性肠炎常见于儿童,由轮状病毒引发水样腹泻和中等程度发热。发病与免疫力低下或群体接触有关。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液分泌,配合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补液。家长需勤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
4、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污染食物所致,表现为突发呕吐腹泻伴发热。可能与食用变质食品有关。轻症可用盐酸小檗碱片控制感染,严重者需静脉补液。家长应丢弃可疑食物,患儿呕吐后2小时内禁食,之后逐步喂食米汤等流质。
5、肠道寄生虫感染蛔虫或贾第鞭毛虫感染可引起慢性腹泻与间歇低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发病与生食污染蔬果有关。确诊后需用阿苯达唑片驱虫,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理肠道。家长需督促孩子饭前洗手,定期煮沸消毒餐具。
出现拉肚子发热症状时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腹泻期间注意肛门清洁。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须立即前往消化内科或儿科就诊。日常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冰箱食物充分加热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