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打针通常是有用的,可以延缓骨量流失并降低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降钙素注射液、唑来膦酸注射液、特立帕肽注射液、地舒单抗注射液、依降钙素注射液等。
1、降钙素注射液降钙素注射液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质分解,适用于骨质疏松伴骨痛的患者。该药物可能引起面部潮红或恶心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鲑鱼过敏者禁用。
2、唑来膦酸注射液唑来膦酸注射液属于双膦酸盐类药物,每年静脉滴注一次即可显著提高骨密度。使用后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需监测肾功能。颌骨坏死是该类药物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3、特立帕肽注射液特立帕肽注射液是人工合成的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通过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时间不超过24个月,可能引起血钙升高。
4、地舒单抗注射液地舒单抗注射液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发挥作用,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需注意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停药后可能出现椎体骨折反弹现象。
5、依降钙素注射液依降钙素注射液适用于不愿口服药物的患者,需每周肌肉注射两次。可能出现眩晕或低钙血症,长期使用可能产生抗体导致药效下降。
骨质疏松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需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和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进行快走、太极等负重运动。避免吸烟饮酒,居家环境需做好防跌倒措施,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缩短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