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丙肝
看病助手
首页
症状
疾病
问答
医院
医生
挂号
资讯
资讯
育儿
减肥
美容
整形
心理
中医
体检
保健
山西哪家医院治疗丙肝
提问时间:2016-01-19 11:20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上个星期的时候才开始出现丙肝的症状,我的身体也逐渐的变得很虚弱,还好我以前的时候对于丙肝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出现这种症状后可以在第一时间的发现自身的疾病,山西哪家医院将治疗丙肝好?
医生回答专区
张强
海淀医院
立即预约
丙肝会对于身体的很多其他重要器官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选择好的医院来及时的治疗丙肝可以减少丙肝对于身体的伤害。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回答于2016-01-19 11:24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甲乙丙肝炎传播途径
甲乙丙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避免高危行为和注意个人卫生。 1、血液传播 甲乙丙肝炎均可通过血液传播,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液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输血、共用注射器、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或纹身工具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即使微量血液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输血或使用污染的血液制品,也可能通过血液传播。 2、性传播 乙型和丙型肝炎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尤其是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风险较高,因为病毒存在于精液、阴道分泌物和唾液中。丙型肝炎的性传播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甲型肝炎的性传播风险较低,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口-肛接触,也可能传播。 3、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可通过母婴传播,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婴儿接触母亲的血液或体液时感染风险较高。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风险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甲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极为罕见。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或生活用品等都可能传播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风险较低,但仍需注意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预防甲乙丙肝炎的关键在于接种疫苗、避免高危行为和注意个人卫生。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均有有效疫苗,建议高危人群及时接种。丙型肝炎目前尚无疫苗,但可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安全套、注意饮食卫生,并定期进行肝炎筛查。
甲肝和丙肝传播途径
甲肝丙肝传播途径有几种
女人得了丙肝能治好吗能活多久
女人有丙肝能生小孩吗
甲肝丙肝检查多少钱
科普推荐
疾病知识
健康养生
甲减病忌口什么蔬菜
2025-02-24
十五岁女孩阑尾炎怎么治疗
2025-02-24
什么叫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2025-02-24
胰腺炎的早期症状和前兆
2025-02-24
乳腺增生结节闭经后能好吗
2025-02-24
查看更多科普
血糖高怎么调理恢复正常饮食
2025-02-24
减肥吃一袋泡面的后果
2025-02-24
物理降温6个禁忌部位
2025-02-24
心理压力大怎么化解
2025-02-24
男生泡脚对肾好吗
2025-02-24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01
过敏性鼻炎吃什么药能治好
02
孩子哮喘吃什么药
03
肠道血管瘤怎么治疗
04
鼻窦炎鼻窦囊肿必须手术吗
05
儿童心肌炎吃什么
06
白内障患者新农合异地就诊
07
鼻炎用什么药物治疗
08
脖子连着三叉神经痛
09
前列腺囊肿有什么症状和危害
10
肛漏手术两个月还流水
11
鼻窦囊肿与鼻窦炎的区别
12
葡萄胎做清宫手术后还会复发吗
13
肾于肾炎有那些症状
14
脑中风严重会怎么样
15
慢性宫颈炎什么症状需要治疗
行业资讯
肛门疼痛因何而起?昆明东大肛肠医院:这些病都可诱发肛门疼痛
首席采访丨对话香蜜丽格黎京雄:从轨道到旷野,30年医生生涯的破界与重构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刘畅为您讲解:圆锥角膜的早期治疗——胶原交联术
赛升药业: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守护健康
北京振国医院科普:在冬季,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热门标签
尿毒症
脾囊肿
包涵体肌炎
疲劳性骨折
部分性葡萄胎
放射性食管炎
结节性血管炎
皮肤念珠菌病
皮肤淋巴细胞瘤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医药资讯
更多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功效与副作用分别有哪些?
益安宁丸的功效与主治
稚儿灵颗粒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有哪些副作用?
金刚藤糖浆的功效与作用
香砂六君丸的功效与作用
阿咖酚散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副作用
益安宁丸的功效与主治 揭秘益安宁丸三个功效
百令胶囊 (百令)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清眩片(天致)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天麻片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