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发炎的血常规检查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等。这些指标变化主要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合并症等因素有关。
1、白细胞升高:
细菌性扁桃体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超过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达80%以上。这是由于细菌毒素刺激骨髓加速释放成熟粒细胞,同时炎症因子促使边缘池粒细胞进入循环池所致。对于细菌感染明确者需考虑抗生素治疗。
2、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是急性细菌感染的典型表现,其胞质内可能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变性。EB病毒等特殊病原体感染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此时需结合血清学检查鉴别诊断。
3、C反应蛋白增高:
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扁桃体炎发作后6-8小时即可升高,其数值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持续高水平提示可能存在化脓性并发症,需警惕扁桃体周围脓肿形成。
4、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炎症状态下纤维蛋白原等大分子蛋白增多,促使红细胞缗钱状聚集,导致血沉增快。该指标虽无特异性,但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5、血小板计数变化:
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而EB病毒感染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参数异常往往提示全身炎症反应较重,需加强支持治疗。
扁桃体炎急性期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咽部不适。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分泌物,淡盐水漱口可减少局部菌群负荷。恢复期可逐步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摄入,如猕猴桃、草莓、西兰花等,促进黏膜修复。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物理降温,但需警惕化脓性扁桃体炎可能引发的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远期并发症,建议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时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