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艾滋病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预防、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方式控制病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1、抗病毒治疗使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需严格遵医嘱终身服药,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
2、感染预防HIV会削弱免疫功能,易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等机会性感染。需接种肺炎疫苗、乙肝疫苗,避免生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
3、营养支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A/B/C,适量坚果和全谷物。避免生冷食物,少量多餐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4、心理干预可通过心理咨询、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抑郁。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避免歧视性言行。
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严格使用安全套防止病毒传播,告知性伴侣接受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