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肛肠科

有胃不舒服肠息肉要不要切除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李辉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什么是肠息肉哪种肠息肉需要切除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直径超过10毫米、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绒毛状腺瘤的肠息肉通常需要切除。

1、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多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这类息肉通常体积较小,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极少发生恶变。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伴假息肉形成。对于无症状的小型炎性息肉,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若伴随腹痛腹泻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控制炎症。

2、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属于良性病变,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多与黏膜细胞更新异常有关。内镜下表现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半球形隆起,表面呈分叶状。此类息肉癌变概率极低,通常无须切除。但若息肉数量较多或引起排便习惯改变,可考虑在内镜检查时行钳除术。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变化。

3、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具有恶变潜能,根据组织学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直径大于10毫米的腺瘤需及时切除。肠镜下可见息肉表面血管纹理紊乱,可能伴发糜烂或出血。治疗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需每年复查肠镜。病理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应缩短随访间隔。

4、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青少年期即可出现数百枚腺瘤性息肉,40岁前癌变概率极高。典型表现为全结肠弥漫性息肉分布,常伴发十二指肠息肉和硬纤维瘤。此类患者需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术,术后定期进行胃镜监测。基因检测可协助确诊,建议患者一级亲属从10岁开始每年接受肠镜检查。

5、锯齿状息肉

锯齿状息肉具有独特的锯齿状腺体结构,包括传统锯齿状腺瘤和无蒂锯齿状病变。这类息肉好发于近端结肠,可能与BRAF基因突变相关。内镜下可见扁平或轻微隆起的黏膜病变,表面黏液分泌增多。直径超过10毫米或伴有细胞异型性的锯齿状息肉需完整切除,因其具有通过锯齿状通路癌变的风险。术后建议3年复查肠镜评估复发情况。

肠息肉患者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摄入不少于25克膳食纤维,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避免长期吸烟饮酒,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腺瘤切除后1-3年应进行首次随访。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或腹痛加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接受常规肠癌筛查。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虱病 褐黄病 结节病 乳糜胸 巴贝虫病 骨质疏松 睑板腺囊肿 老年性白内障 胎粪堵塞综合征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