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学龄前

血常规检验报告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谢敬娟
谢敬娟 主管检验师
千户营乡中心卫生院
立即预约
刘丽梅
刘丽梅 住院医师
燕郊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如何看懂儿童的血常规

儿童血常规报告需重点关注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异常结果可能提示感染、贫血、血液病等问题,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1、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总数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免疫缺陷有关。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警惕过敏或寄生虫感染。

2、红细胞指标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提示贫血,可能由缺铁、溶血或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红细胞体积参数可帮助判断贫血类型,如小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缺铁,大细胞性贫血可能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

3、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减少可能引发出血倾向,需警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增多可见于炎症反应或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小板体积参数变化对判断血小板减少原因有参考价值。

4、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可能提示病毒感染或药物影响,严重减少时需警惕粒细胞缺乏症。核左移现象常见于急性感染,中毒颗粒可见于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对鉴别白血病有参考意义。

5、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常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超过10%需警惕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对免疫缺陷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家长查看血常规报告时应注意儿童年龄段的正常值范围与成人不同,新生儿、婴幼儿各指标参考值差异较大。采血时间、运动状态、饮食情况都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发现异常指标无须过度紧张,但需及时就医复查,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日常需保证孩子均衡饮食,适当补充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避免感染诱发血象异常。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液系统问题。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鼻息肉 多肌炎 膀胱憩室 肝血管瘤 慢性蝶窦炎 毛圆线虫病 倾倒综合症 鼻神经胶质瘤 腹股沟肉芽肿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