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突然出现血块通常由结膜下出血引起,可能由眼部外伤、剧烈咳嗽、高血压、血液疾病、眼部手术等因素导致。
1、眼部外伤:
外力撞击或揉搓眼睛可能导致结膜小血管破裂出血。轻微外伤引起的血块通常无需特殊治疗,1-2周可自行吸收。避免揉眼可防止出血加重。
2、剧烈咳嗽:
剧烈咳嗽或打喷嚏时胸腔压力骤增,可能造成眼部毛细血管破裂。这种情况多见于感冒或过敏患者,控制原发病后出血可逐渐吸收。
3、高血压:
血压突然升高可能导致眼部微血管破裂。长期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必要时调整降压方案。伴随头痛、眩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4、血液疾病: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易出现自发性结膜下出血。如频繁发生无诱因出血,建议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
5、眼部手术:
白内障等眼部手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结膜下出血。术后按医嘱使用眼药水,避免剧烈运动,出血通常1-2周内消退。
出现眼睛血块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充足睡眠。饮食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有助于血管修复。48小时内可冷敷减轻出血,后期改为热敷促进吸收。如血块面积持续扩大、伴随视力下降或反复出血,需及时眼科就诊排除严重眼底病变。日常注意控制血压,避免用力屏气和剧烈咳嗽,佩戴护目镜预防眼部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