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可能由外伤感染、嵌甲、真菌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拔甲手术、激光治疗等方式治疗。
1、外伤感染修剪指甲过深或撕扯倒刺可能导致甲周皮肤破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易从伤口侵入。初期表现为甲缘红肿热痛,可涂抹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若形成脓液需及时就医引流,避免感染扩散至甲床。
2、嵌甲指甲边缘向内生长刺入甲沟软组织,多因修甲过短或穿鞋过紧导致。常见于大脚趾,伴随持续性胀痛和肉芽组织增生。初期可用消毒棉片垫高指甲缓解压迫,严重者需由医生进行部分甲板切除。
3、真菌感染红色毛癣菌等真菌侵袭甲周皮肤引发慢性炎症,好发于手足多汗人群。典型症状为甲沟皮肤脱屑、瘙痒伴甲板增厚变色。确诊后需联用酮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同时保持患处通风干燥。
4、细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通过微小伤口入侵,常见于长期接触污水者。急性期甲周红肿明显伴波动感,可能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需口服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化脓时需由医生切开排脓。
5、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反复发作甲沟炎,伤口愈合缓慢且易继发混合感染。除规范抗感染治疗外,需严格控制血糖并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指甲修剪过短。出现红肿疼痛时可每日用温水浸泡患处,水中可加入少量食盐帮助消炎。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须及时至皮肤科或手足外科就诊,避免发展为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定期检查甲周皮肤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