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是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营养评估等项目的常见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肝脏合成功能、肾脏滤过功能及机体营养状况。
1、肝功能检查白蛋白由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当肝脏受损如肝炎、肝硬化时,白蛋白合成减少会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肝功能检查通常还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需结合多项指标综合判断肝脏健康状况。
2、肾功能检查肾脏是白蛋白排泄的主要器官,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尿液中会出现微量白蛋白或大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评估肾脏病变程度。肾功能检查还需结合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综合分析。
3、营养评估白蛋白是反映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长期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低白蛋白血症。营养评估还需结合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短期营养指标,以及体重指数、饮食调查等综合判断。
4、炎症状态监测在急性炎症反应时,白蛋白作为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血清水平会降低。监测白蛋白变化有助于评估感染、创伤、手术后的炎症反应程度及恢复情况,常与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联合检测。
5、水肿病因鉴别低白蛋白血症可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检测白蛋白水平有助于鉴别心源性、肾源性或营养不良性水肿,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需结合病史、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白蛋白检测需空腹采血,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若发现白蛋白异常,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避免酗酒等伤肝行为,定期体检监测相关指标变化。对于慢性肝病、肾病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白蛋白及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