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在中医中被称为“筋瘤”或“青筋暴露”,属于“脉痹”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有关,多因长期站立、久坐、劳累过度或外感寒湿等因素导致。治疗上注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常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方法改善症状。
1、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静脉曲张的常见原因,患者常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中医治疗以补气养血为主,常用药物如当归补血汤,配合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2、寒湿侵袭:寒湿侵袭会导致经脉凝滞,加重静脉曲张。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可选用桂枝茯苓丸,配合中药外敷如艾叶、花椒等,缓解局部不适。
3、肝郁气滞:肝郁气滞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静脉曲张。中医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药物如柴胡疏肝散,配合针灸太冲、期门等穴位,改善气滞症状。
4、脾虚湿盛:脾虚湿盛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静脉曲张。治疗以健脾祛湿为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配合中药外洗如苍术、白术等,减轻下肢水肿。
5、瘀血阻络:瘀血阻络是静脉曲张的核心病机,表现为下肢青筋凸起、疼痛等。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物如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血海、膈俞等穴位,疏通经络。
静脉曲张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促进血管健康;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减少水肿风险。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护理上可抬高下肢,减少久站久坐,穿着医用弹力袜,预防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