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中的IC类药物主要包括普罗帕酮、氟卡尼和莫雷西嗪。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发挥强效抗心律失常作用,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
1、普罗帕酮:
普罗帕酮是临床常用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钠通道阻滞和轻度β受体阻断作用。该药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部分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使用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变化,可能出现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
2、氟卡尼:
氟卡尼是强效钠通道阻滞剂,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预激综合征相关心律失常疗效突出。该药可显著减慢心脏传导速度,但可能增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3、莫雷西嗪:
莫雷西嗪兼具IC类和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特性,对室性早搏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较好效果。该药代谢途径特殊,肝功能异常患者需调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和胃肠道不适。
IC类抗心律失常药使用需在心脏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功能。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控制情绪波动。出现心悸加重或新发胸闷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需同时控制基础疾病,维持电解质平衡对药物疗效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