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入结膜囊是指将药液滴入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潜在腔隙,主要操作位置在下眼睑结膜穹窿部。正确滴眼药水需掌握下眼睑下拉、药瓶悬空、避免触碰等技巧。
1、解剖定位结膜囊是由睑结膜、球结膜及穹窿结膜共同围成的囊状间隙,滴药时需暴露下穹窿部。操作时用食指轻拉下眼睑皮肤,使结膜囊形成凹陷,药瓶距离眼睛约2厘米,将药液滴入下穹窿的凹陷处。该位置能储存药液并减少刺激,避免直接滴在角膜上引发眨眼反射。
2、操作规范滴眼前需清洁双手,头部后仰或平卧。用非惯用手食指固定上眼睑,中指下拉下眼睑暴露结膜囊。药瓶呈45度角悬空,轻挤瓶身使药液垂直落入囊内。滴入1-2滴即可,过量会导致药液外溢。滴后轻闭眼睑,用手指按压泪囊区2分钟,减少全身吸收。
3、常见误区部分患者将药液直接滴在角膜中央,可能引起剧烈眨眼导致药液流失。药瓶接触睫毛或结膜会造成污染,需保持瓶口悬空。滴药后频繁眨眼会加速药液排出,降低局部药物浓度。眼膏类制剂应挤入下穹窿而非眼睑边缘,确保药物充分接触结膜。
4、特殊处理儿童滴眼时可采用毛巾包裹固定头部,由家长协助拉开眼睑。佩戴角膜接触镜者需先摘镜,滴药15分钟后再佩戴。同时使用多种眼药需间隔5分钟,眼药水优先于眼膏使用。混悬液型滴眼液使用前需充分摇匀,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5、储存要点开封后的滴眼液建议标注日期,多数需4周内用完。不含防腐剂的单支装眼药水需24小时内丢弃。储存时避免阳光直射,部分药物需冷藏保存。使用前检查药液是否浑浊沉淀,出现变色或絮状物应立即停用。
滴眼药水后出现持续刺痛、红肿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眼药瓶口勿接触任何物体,防止细菌污染。滴眼前可先将药瓶握在手心预热,减少冷刺激引起不适。长期使用含防腐剂滴眼液可能损伤眼表,建议选择无防腐剂剂型或人工泪液辅助。眼部手术后滴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用药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