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部麻木可能由局部压迫、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障碍、代谢性疾病或腰椎病变等原因引起。主要有局部受压、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维生素B12缺乏等因素。
1、局部受压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穿着过紧鞋袜可能导致足部神经血管受压。常见表现为单侧足底或足趾短暂性麻木,改变体位或解除压迫后多可缓解。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定期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2、周围神经病变酗酒、重金属中毒等因素可能损伤腓总神经等周围神经。典型症状为足背或足外侧持续性麻木,可能伴灼痛感。需戒酒并远离有毒物质,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严重者需神经修复手术。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末梢神经脱髓鞘改变。表现为双足对称性袜套样麻木,夜间症状加重。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依帕司他等改善微循环药物,配合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
4、腰椎间盘突出L4-L5或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可压迫坐骨神经根。多表现为单侧下肢放射性麻木,咳嗽时症状加剧。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采用塞来昔布等消炎镇痛药,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
5、维生素B12缺乏长期素食或胃肠吸收障碍可能导致维生素B12不足。特征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伴舌炎,血清维生素B12检测可确诊。需补充甲钴胺制剂,合并贫血者需配合铁剂治疗,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动物性食品摄入。
建议保持规律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或盘腿坐姿。冬季注意足部保暖,糖尿病患者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饮食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限制高糖高脂食物。若麻木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脊髓病变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