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在CT增强扫描中通常表现为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向心性填充、延迟期完全或部分等密度充填。典型特征包括早期边缘强化、渐进性填充、无包膜假包膜征等,需与肝癌、肝转移瘤等疾病鉴别。
1、动脉期边缘强化动脉期可见肿瘤周边结节状或斑点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接近腹主动脉,这与肝血管瘤由外周向中心供血的病理特点相关。强化区域通常呈不连续环状分布,部分病例可见粗大供血血管影。此时病灶中心未强化区与正常肝组织密度相近,形成鲜明对比。
2、门静脉期向心性扩展门静脉期对比剂逐渐向病灶中心填充,强化范围较动脉期扩大,呈现"向心性强化"特征。填充方式多呈不规则片状或分支状,填充速度与血管瘤内血窦大小相关。部分快速填充型血管瘤在此期可接近完全强化,需注意与富血供肝癌鉴别。
3、延迟期等密度充填延迟扫描时多数病灶呈完全或大部分等密度充填,强化持续时间较长,密度均匀或略不均匀。少数巨大血管瘤中心纤维化区域可始终无强化。等密度充填是鉴别肝血管瘤与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后者延迟期多表现为对比剂快速退出。
4、无包膜假包膜征典型肝血管瘤无真性包膜,但在动脉期可因周边肝实质未强化形成假包膜样改变。假包膜征表现为病灶周围薄层低密度环,不同于肝癌的纤维性包膜。门静脉期假包膜征随周围肝实质强化而消失,此特征有助于与转移瘤鉴别。
5、强化模式变异部分不典型血管瘤可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均匀强化、延迟期持续高密度或始终无强化。小型血管瘤可能快速完全强化,硬化性血管瘤延迟期仍呈低密度。特殊强化模式需结合MRI或超声造影进一步评估,必要时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发现肝血管瘤CT增强特征异常时应定期随访,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减少雌激素类药物使用。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限制动物内脏及酒精摄入。若出现持续腹痛、瘤体快速增长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排除恶性病变可能。无症状小血管瘤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