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主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胸廓畸形、肺动脉高压等。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可导致气道炎症和肺组织破坏,引起肺泡壁破坏和肺血管床减少,肺动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通过肺功能检查和胸部影像学确诊。
2、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气道重塑和肺功能持续下降,长期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可能出现不可逆的气流受限,进而引发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增加。典型症状为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夜间或清晨加重,需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明确诊断。
3、肺结核肺结核引起的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和毁损可导致肺血管床减少,肺动脉压力增高。结核病灶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纤维瘢痕组织可牵拉支气管和血管,造成肺循环阻力增加。患者多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需通过痰涂片和胸部CT检查确诊。
4、胸廓畸形严重的脊柱侧弯、胸廓成形术后等胸廓畸形可限制肺扩张,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和低氧血症,长期缺氧可刺激肺血管收缩,增加右心后负荷。这类患者多有明显的胸廓外形改变,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5、肺动脉高压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可直接增加右心室射血阻力,长期压力负荷过重可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患者常见症状为活动后气促、乏力,严重时可出现下肢水肿和腹水,需通过右心导管检查确诊。
预防肺源性心脏病需积极治疗基础肺部疾病,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液体入量。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长期缺氧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氧疗。出现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右心衰竭表现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