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不是肝癌,但肝硬化可能增加肝癌的发生概率。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严重受损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液体异常积聚,而肝癌是肝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肿瘤。两者可能同时存在,但属于不同病理过程。
肝硬化腹水通常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导致。门静脉高压会使腹腔血管内液体渗出增多,低蛋白血症则降低血液渗透压,两者共同促使腹水形成。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膨隆、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需穿刺引流缓解压迫。临床常用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等药物控制腹水,同时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改善低蛋白状态。
肝癌患者也可能合并腹水,此时腹水多为血性或癌性,与肿瘤转移至腹膜或门静脉癌栓有关。肝癌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体重下降、黄疸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肝癌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射频消融、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等方法,合并腹水时需同步处理肝功能衰竭问题。
肝硬化腹水患者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避免高盐食物加重水钠潴留。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等,但肝性脑病患者需控制蛋白摄入量。定期监测体重、腹围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评估利尿效果。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警惕自发性腹膜炎或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肝硬化患者每3-6个月应进行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早期发现肝癌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