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堵塞可通过物理清除、药物软化、专业冲洗、器械取出、预防护理等方式处理。耵聍堵塞通常由耵聍分泌过多、耳道狭窄、不当挖耳、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物理清除:
少量外耳道耵聍可用消毒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避免将耵聍推入更深部位。切忌使用发卡、指甲等尖锐物品掏耳,可能损伤耳道皮肤或鼓膜。对于位置较浅的耵聍栓,可由他人在充足光照下用钝头镊子小心夹取。
2、药物软化:
碳酸氢钠滴耳液能软化坚硬耵聍,使用时将患耳朝上,滴入3-5滴药液后保持体位5分钟,每日2-3次连续3天。橄榄油、婴儿油等油性物质也可作为替代软化剂,但效果较专业滴耳液稍弱。软化后耵聍可能自行排出或更易被冲洗清除。
3、专业冲洗:
医疗机构常用37℃生理盐水进行耳道冲洗,水流压力需严格控制在合适范围。冲洗前需确认无鼓膜穿孔史,冲洗时患者需配合保持头部稳定。对于顽固性耵聍栓塞,可能需要多次冲洗配合吸引器辅助才能完全清除。
4、器械取出:
耳鼻喉科医生会使用耳内镜配合耵聍钩、吸引器等专业器械操作。这种方法适合位置较深、质地坚硬的耵聍栓,能避免对耳道黏膜的机械损伤。操作过程需严格消毒器械,患者可能出现轻微不适但通常可以耐受。
5、预防护理:
避免频繁挖耳刺激耵聍腺分泌,洗头洗澡时可用耳塞防止进水。油性耵聍体质者建议每3-6个月到专科检查,合并外耳道炎需及时治疗。儿童及老年人更易发生耵聍栓塞,需加强日常观察和定期耳科保健。
日常可适当增加咀嚼运动促进耵聍自然排出,游泳或洗浴后及时擦干外耳道。若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自行处理无效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对于反复发生耵聍栓塞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耳道清洁,并排查是否存在耳道结构异常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