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骨关节炎可通过关节腔注射、软骨修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药物缓解及物理治疗等方式干预。治疗方案需根据关节损伤程度、年龄及基础疾病综合评估。
1、关节腔注射:
玻璃酸钠注射液或糖皮质激素常用于关节腔注射,能短期内缓解疼痛并改善关节润滑功能。玻璃酸钠可促进软骨修复,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炎症期,但每年注射不宜超过3次。注射需在超声引导下由专业医师操作。
2、软骨修复术: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或自体软骨细胞移植适用于局部软骨缺损。微骨折术通过钻孔刺激骨髓干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术后需配合6-8周负重训练。软骨移植术多用于年轻患者膝关节负重区病变,需二次手术取材培养。
3、人工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是终末期病变主要治疗手段。假体使用寿命约15-20年,术后3天可借助助行器行走。60岁以上患者、严重畸形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需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和感染。
4、药物缓解:
口服塞来昔布等COX-2抑制剂可长期控制炎症,配合氨基葡萄糖营养软骨。重度疼痛可使用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但需警惕成瘾性。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能局部镇痛,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叠加使用。
5、物理治疗:
超短波和冲击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僵硬。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重,推荐蛙泳和水中步行训练。矫形鞋垫能纠正力线异常,使用楔形垫可减轻膝关节内侧压力。
日常需控制体重至BMI<24,减少爬楼梯和蹲跪动作,建议使用坐便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每周进行2-3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关节保暖可佩戴远红外护膝,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晨僵。若出现关节交锁或夜间静息痛持续加重,应及时复查影像学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