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尤其是移位明显、开放性骨折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情况。手术方式主要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髓内钉固定术、外固定支架术、钢板螺钉固定术、克氏针固定术等。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大多数成人锁骨中段骨折。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后用钢板螺钉固定。该方法能提供稳定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但存在切口感染、内固定物突出等风险。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髓内钉固定术主要用于锁骨中段简单骨折。通过小切口将髓内钉插入骨髓腔固定骨折,具有创伤小、保留骨膜血供的优点。但存在钉尾激惹皮肤、旋转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术后需避免过早负重活动。
3、外固定支架术适用于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通过在骨折两端植入固定针,连接外部支架实现稳定。可避免内置物感染风险,便于伤口处理,但存在针道感染、固定不牢等缺点。需严格护理针道并定期调整支架。
4、钢板螺钉固定术针对锁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重建钢板或锁定钢板,配合拉力螺钉实现解剖复位。能有效对抗肌肉牵拉力,但可能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需限制肩关节剧烈活动。
5、克氏针固定术多用于儿童锁骨骨折治疗。经皮穿入克氏针固定骨折端,操作简便且创伤小。但存在针道感染、固定强度不足导致移位等风险。通常术后4-6周拔除克氏针,期间需保护针尾避免碰撞。
术后康复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早期进行手指手腕活动,骨折初步愈合后开始肩关节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锻炼。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折愈合的不良习惯,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出现发热、切口渗液、剧烈疼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