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出院后仍需持续治疗和监测,病情稳定不等于治愈。核心管理包括药物控制、环境调整和定期复诊,避免急性发作是关键。
1. 出院标准与病情判断
医院通常根据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等指标决定出院,但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出院时病情稳定仅代表急性发作得到控制,气道高反应性仍长期存在。肺功能检查显示FEV1占预计值≥80%、昼夜症状≤2次/周可作为临床稳定参考值。
2. 必须坚持的药物治疗方案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基础用药,如布地奈德气雾剂每日200-400μg。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如沙美特罗需与ICS联用。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适用于夜间哮喘。突发症状时使用沙丁胺醇急救,但每月超过2支需警惕控制不佳。
3. 环境控制具体措施
卧室使用防螨床罩,每周用60℃热水清洗寝具。安装空气净化器维持PM2.520%提示病情变化。使用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每月评估,得分≤19分需调整方案。每3个月复查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者需加强抗炎治疗。出现夜间憋醒、活动受限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
哮喘的长期管理需要医患共同参与,建立个人化行动方案。即使没有明显症状,气道炎症仍在缓慢进展,擅自停药会导致气道重塑等不可逆损伤。通过规范治疗,60%患者可实现零急性发作,但需终身警惕环境诱因。
心律失常患者可以适量服用人参的,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参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等功效,可能对部分心律失常患者有帮助。
人参中的皂苷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肌供血等机制对心律产生双向调节作用。但人参可能引起血压波动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合并高血压或服用抗凝药的患者需慎用。建议选择红参或生晒参,每日用量不超过3克,避免与浓茶、萝卜同食。若出现心悸加重或失眠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用。
除人参外,富含镁的坚果、含钾的香蕉、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等食物也有助于维持心脏电生理稳定。镁能调节心肌细胞膜电位,钾参与心肌电信号传导,欧米伽3脂肪酸具有抗炎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日常可将杏仁、菠菜、三文鱼等纳入膳食,但需控制总热量摄入。
心律失常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若出现胸闷、晕厥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不可仅依赖食物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