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止不住可能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疾病有关。腹泻持续不止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粪便检查、血液检查、肠镜等方式明确病因。
1、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为水样便、腹痛、恶心呕吐。可能与进食不洁食物或受凉有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导致,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发热。需通过粪便培养确诊。治疗可选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严重者需静脉补液。
3、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典型症状为反复黏液脓血便伴腹痛。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治疗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控制炎症,重症需住院治疗。
4、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腹泻型表现为腹痛后排便、排便后缓解。可能与胃肠敏感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5、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常表现为腹泻、腹痛、体重下降。需通过肠镜和病理确诊。治疗需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腹泻期间应选择低纤维、低脂的清淡饮食,如米汤、面条、馒头等,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食物。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记录体温和体重。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脱水症状或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饭前便后规范洗手。
痔疮流血止不住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药物止血、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痔疮通常由长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腹压增高、静脉曲张、肛垫下移等因素引起。
1、局部压迫止血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直接按压出血部位10-15分钟,利用物理压力帮助血管收缩止血。该方法适用于少量渗血,操作时需保持肛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若出血持续,需及时就医处理。
2、药物止血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云南白药痔疮膏、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等药物。复方角菜酸酯栓可通过形成保护膜减少摩擦出血,云南白药痔疮膏含三七成分可促进凝血。药物使用期间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加重出血。
3、硬化剂注射在专业医疗机构将聚桂醇注射液等硬化剂注入痔核基底部,使血管纤维化闭塞。该方式适用于Ⅰ-Ⅱ度内痔出血,治疗后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通常2-3天可缓解。需由肛肠科医生评估后操作。
4、胶圈套扎通过器械将特制胶圈套扎在痔核根部,阻断血流使痔核坏死脱落。适用于Ⅱ-Ⅲ度内痔,术后可能出现轻微疼痛或排便带血,需避免剧烈运动。套扎后7-10天痔核会自然脱落。
5、手术切除对严重出血的Ⅲ-Ⅳ度混合痔可采用外剥内扎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能彻底去除病灶,但需1-2周恢复期,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并定期换药。存在肛门狭窄等并发症风险,需严格遵医嘱护理。
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分钟。便后使用温水清洗肛门,穿宽松棉质内裤。若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出血持续超过24小时,须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