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神经内科

脑梗后血压应该控制在多少为宜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邵自强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糖尿病患者,到底要把血糖控制在多少

糖尿病患者通常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具体目标需根据年龄、并发症等因素个体化调整。

中青年无并发症患者建议严格控糖,空腹血糖维持在4.4-6.1毫摩尔每升,餐后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这类人群预期寿命长,严格控制有助于延缓微血管病变。监测频率为每周2-3次空腹及餐后血糖,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若使用胰岛素治疗,需增加睡前血糖监测。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血压同步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需适当放宽标准,空腹血糖可接受6.1-7.8毫摩尔每升,餐后血糖8.0-10.0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7.0-8.0%。这类人群低血糖风险较高,过度控糖可能加重器官缺血。监测频率调整为每周1-2次,重点观察有无心悸、出汗等低血糖反应。合并肾功能不全时需调整口服降糖药剂量,优先选择格列喹酮片、瑞格列奈片等不经肾脏代谢的药物。血压控制目标可放宽至140/90毫米汞柱。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更严格管理,空腹血糖应低于5.3毫摩尔每升,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毫摩尔每升。建议每日监测血糖4-7次,尤其注意夜间血糖波动。胰岛素治疗期间需防范黎明现象,可选用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控制基础血糖。同时监测尿酮体,预防妊娠剧吐引发的酮症酸中毒。产后6-12周需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恢复情况。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控糖目标需考虑生长发育需求,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控制在7.5%以下,但避免频繁低血糖。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捕捉夜间血糖波动,调整胰岛素泵基础率。青春期患者因激素变化需增加胰岛素剂量20-30%,注意防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建议家庭配备胰高血糖素鼻用粉雾剂应急处理严重低血糖。定期筛查甲状腺功能及乳糜泻等自身免疫疾病。

糖尿病患者除血糖监测外,需每日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波动。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搭配,每餐包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搭配西蓝花、菠菜等高纤维蔬菜。足部护理应每日检查有无破损,选择透气棉袜及合脚软底鞋。情绪管理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压力,避免焦虑激素影响血糖。每半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筛查,早期发现并发症征兆。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黑癣 毛囊炎 尿布疹 脑积水 鼻甲肥大 骨软骨病 肺弓形体病 桡骨干骨折 莱特雷尔-西韦病 1型糖尿病性乳酸酸中毒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