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手术后预后情况与肿瘤分期、分级、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密切相关。早期膀胱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中晚期患者需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1、肿瘤分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a-T1期术后复发率约50%-70%,但进展为肌层浸润性癌的风险低于10%。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4期即使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5年生存率约为40%-60%,若出现淋巴结转移则降至25%-35%。病理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2、病理分级:
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生长缓慢,术后复发后仍可保持低恶性潜能。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易向肌层浸润,即使早期发现也需密切随访。约30%的高级别T1期肿瘤会在1年内进展为肌层浸润性癌。
3、手术方式: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癌,但存在肿瘤残留可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但需考虑尿流改道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方案需严格筛选适应证。
4、术后治疗:
卡介苗膀胱灌注可将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癌复发率降低40%-70%。肌层浸润性癌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8%-15%。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PD-L1高表达患者有显著生存获益。
5、随访监测:
术后前2年每3-6个月需进行膀胱镜、尿脱落细胞学及影像学检查。长期随访中应关注上尿路肿瘤发生风险。吸烟者戒烟可使复发风险降低30%-40%,同时需控制化工染料等职业暴露因素。
膀胱癌术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适量摄入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等含硫化合物。避免腌制、烧烤类食物,限制红肉摄入每周不超过500克。根据体力状况选择游泳、快走等中低强度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佩戴腹带者可减轻盆腔压力。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回肠代膀胱患者需定期冲洗造瘘口。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电解质,出现血尿、腰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