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可能引发多系统并发症。糖尿病的影响主要有血糖异常波动、心血管病变、神经损伤、视网膜病变、肾脏功能损害等。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逐渐衰退。
1、血糖异常波动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会出现空腹或餐后血糖升高。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如心悸、出汗。需通过血糖监测调整降糖方案,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
2、心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等冠心病症状,或下肢动脉闭塞导致的间歇性跛行。控制血压血脂与血糖同样重要,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
3、神经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导致便秘、排尿障碍。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药物可辅助治疗,但严格控制血糖是根本措施。
4、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破坏视网膜微血管,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晚期可能引发玻璃体出血甚至失明。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必要时接受激光治疗或玻璃体切除术。
5、肾脏功能损害糖尿病肾病初期出现微量蛋白尿,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压可延缓进展,严重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常用药物有厄贝沙坦片、百令胶囊等。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分餐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每3-6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出现伤口不愈、视力骤降、严重水肿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低血糖急救知识,协助患者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