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全过程主要有口腔检查、制定方案、佩戴矫治器、定期复诊、保持器阶段五个步骤。
1、口腔检查通过全景片、侧位片、口扫等检查评估牙列拥挤度、咬合关系及颌骨发育情况。需排查龋齿、牙周炎等基础疾病,必要时配合洁治或补牙处理。儿童患者还需拍摄手腕骨片判断生长发育潜力。
2、制定方案根据检查数据设计个性化矫治计划,明确拔牙与非拔牙方案、矫治器类型及预期疗程。复杂病例可能采用隐形矫治、舌侧矫治或联合正颌手术,需通过数字化模拟展示治疗效果。
3、佩戴矫治器固定托槽需进行酸蚀粘接,隐形矫治器需每两周更换新牙套。初期可能出现牙齿酸胀、口腔溃疡等适应症状,可通过正畸蜡保护黏膜。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橡皮筋或骨钉辅助牵引。
4、定期复诊固定矫治每4-6周调整弓丝力度,隐形矫治每8-12周领取新牙套。复诊时评估牙齿移动进度,处理托槽脱落、附件缺损等问题。需配合拍摄阶段性口内照片和影像资料。
5、保持器阶段拆除矫治器后需全天佩戴哈雷保持器或透明保持器6-12个月,后期逐步改为夜间佩戴。保持阶段仍可能出现轻微反弹,需定期复查至牙槽骨完全改建稳定。
矫正期间应使用正畸专用牙刷清洁托槽周围,避免啃咬硬物造成附件脱落。饮食需减少高糖食物摄入以防龋齿,隐形矫治器佩戴者需严格保证每日20小时以上戴用时间。出现严重疼痛或矫治器损坏应及时复诊处理,整个矫正过程需密切配合医生指导。
13岁牙齿矫正可选择金属托槽矫正、陶瓷托槽矫正或隐形矫正,具体需根据牙齿畸形程度、美观需求及经济条件综合选择。
金属托槽矫正通过粘接在牙齿表面的金属托槽和钢丝施加力量移动牙齿,适合中重度牙齿拥挤、反颌等复杂病例,矫正效率高且费用相对较低,但美观性较差且可能刺激口腔黏膜。陶瓷托槽矫正采用与牙齿颜色相近的陶瓷材料,美观性优于金属托槽,适合对美观要求较高的青少年,但陶瓷材质较脆可能发生脱落,费用高于金属托槽约30%。隐形矫正通过佩戴透明可摘卸的矫治器逐步调整牙齿位置,几乎不影响外观且便于清洁,适合轻度至中度牙齿不齐且自律性强的患者,但需每日佩戴20小时以上且费用较高。
金属托槽与陶瓷托槽均存在托槽脱落、钢丝扎嘴等风险,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隐形矫正对患者配合度要求严格,若佩戴时间不足可能延长疗程。所有矫正方式均需在矫正后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矫正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避免龋齿和牙龈炎症。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畸专科进行详细检查,通过X光片、牙模等评估牙槽骨发育情况,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矫正期间需避免啃咬硬物,定期使用冲牙器清理托槽周围食物残渣,配合含氟牙膏预防脱矿。若选择隐形矫正,家长应监督孩子每日佩戴时长并妥善保管矫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