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打耳洞后长出的肉球可能是瘢痕疙瘩或局部增生,通常可通过消毒护理、药物涂抹或手术切除处理。
瘢痕疙瘩多因皮肤创伤修复异常导致,表现为耳洞周围出现红色硬结并逐渐增大。轻微增生可每日用碘伏消毒后涂抹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或使用硅酮凝胶抑制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若肉球持续增大伴疼痛,可能需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软化瘢痕,顽固性疙瘩需手术切除配合放射治疗防止复发。操作时需注意避免牵拉耳饰,选择纯银或医用钢材质耳钉减少刺激。
恢复期间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挤压碰撞,出现化脓感染应及时就医。
耳洞发炎一般可以遵医嘱服用头孢类抗生素。
耳洞发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头孢氨苄胶囊、头孢克洛分散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抗菌作用,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若伴随局部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用药后通常能有效控制炎症。对青霉素过敏者需慎用头孢类药物,可能出现交叉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不适或皮疹等不良反应,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恢复期间应避免佩戴耳饰,每日用碘伏消毒创面,饮食宜清淡少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