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可能会引起鼻窦炎,两者存在一定关联性。
慢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长期处于充血肿胀状态,可能导致鼻窦开口阻塞,影响鼻窦正常通气引流功能。当鼻窦内黏液无法顺利排出时,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进而发展为鼻窦炎。慢性鼻炎患者还可能出现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结构异常,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鼻窦炎发生概率。
部分慢性鼻炎患者由于鼻腔免疫功能下降,对病原体清除能力减弱,细菌或病毒更容易侵入鼻窦引发炎症。过敏性鼻炎患者反复打喷嚏、擤鼻涕等动作也可能导致病原体逆行进入鼻窦。长期使用减充血剂可能损伤鼻黏膜纤毛功能,进一步加重鼻窦引流障碍。
慢性鼻炎患者应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涕,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出现头痛、面部胀痛、脓性鼻涕等鼻窦炎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鼻窦炎可通过按摩迎香穴、印堂穴、合谷穴等穴位缓解症状。
按摩迎香穴有助于改善鼻腔通气,促进鼻窦分泌物排出,该穴位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1厘米处。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按压可减轻头痛和鼻塞症状。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刺激该穴位能缓解鼻窦炎引起的面部胀痛。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按压穴位,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对于急性鼻窦炎发作期,可配合热敷前额和鼻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慢性鼻窦炎患者需长期坚持穴位按摩,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冷空气刺激。
日常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适当增加饮水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