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尿道炎时需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遵医嘱用药、暂停性生活及定期复查。尿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可出现血尿或发热。
1、保持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1-2次,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女性擦拭时应从前向后,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内裤需每日更换并用沸水烫洗,建议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存在阴道炎或包皮过长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灶。
2、避免憋尿每2-3小时排尿一次可冲刷尿道细菌,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忌饮咖啡酒精等利尿刺激性饮品。排尿后可用无菌棉片蘸拭尿道口,驾车或久坐工作者可设置排尿提醒。急性期出现排尿困难时可尝试热敷下腹部。
3、规范用药需完成医生处方的全部疗程,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用药期间禁止擅自停用或更换药物,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喹诺酮类抗生素用药后需避免阳光直射。
4、暂停性生活治疗期间及症状消失后1周内禁止性行为,防止交叉感染或复发。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衣原体感染者需使用阿奇霉素片联合多西环素片。愈后恢复性生活时应使用避孕套,事后及时排尿清洁。
5、定期复查停药1周后需复查尿常规,淋球菌感染者需连续3次尿培养阴性方算治愈。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泌尿系畸形等诱因。出现腰疼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进展为肾盂肾炎,需立即进行血尿培养检查。
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多食用冬瓜、黄瓜等利尿食材,避免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每日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但禁止游泳、骑行等会阴部受压运动。慢性尿道炎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合并前列腺炎或阴道炎者需协同治疗。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时须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尿道炎不一定是性病,但部分性病可能引起尿道炎。尿道炎主要分为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前者由淋球菌感染引起属于性病,后者可能由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部分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1、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由淋球菌感染引起,属于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表现为尿道口脓性分泌物、排尿灼痛等症状。确诊需进行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检查。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大观霉素注射液等药物,性伴侣需同时治疗。
2、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多由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部分病例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常见症状包括尿道刺痒、尿频尿急等。诊断需进行病原体核酸检测。治疗可选用阿奇霉素分散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
3、其他细菌性尿道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普通细菌感染也可导致尿道炎,这类尿道炎不属于性病。多因卫生不良、尿路梗阻等因素诱发,表现为排尿不适、尿急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同时需保持会阴清洁。
4、化学性尿道炎接触洗剂、避孕套等化学刺激物可能引发非感染性尿道炎,表现为排尿灼热感。这类尿道炎与性病无关,需避免接触刺激物,症状明显时可短期使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缓解症状。
5、尿道综合征部分尿道不适可能由尿道综合征引起,表现为尿频尿急但无明确感染证据。病因可能与盆底肌功能障碍有关,不属于性病范畴。治疗包括膀胱训练、盆底肌锻炼等行为疗法,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缓解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不洁性行为。出现尿道刺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治疗期间应多饮水促进排尿,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内裤需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烫洗。性传播相关的尿道炎患者应告知性伴侣共同检查治疗,治愈前避免无保护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