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在家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服用药物、卧床休息等方式治疗。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1、调整饮食发病初期应禁食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尝试少量饮用温盐水或米汤。症状减轻后可进食低脂低纤维食物,如白粥、软面条、蒸苹果等。避免食用乳制品、高糖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胃肠负担。
2、补充水分每10-15分钟少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淡糖盐水,每次50-100毫升。可自制补液溶液:500毫升温开水加1.75克食盐和10克白糖。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液量。儿童出现哭时无泪、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需立即就医。
3、热敷腹部用40℃左右热水袋裹毛巾敷于脐周,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热敷可缓解肠痉挛引起的绞痛,但腹部出现膨隆、肌紧张或发热时禁用。婴幼儿需家长测试温度,避免烫伤。
4、服用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道分泌。呕吐严重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但儿童孕妇慎用。所有药物均需遵医嘱,不可自行联用抗生素。
5、卧床休息保持平卧或侧卧位,呕吐时及时清理口腔。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避免受凉加重腹泻。症状持续48小时无改善,或出现血便、高热、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停止居家护理并就医。
恢复期2-3天内仍应保持清淡饮食,逐步增加米饭、馒头等主食。注意餐具消毒,处理呕吐物后需彻底洗手。日常避免进食生冷、隔夜食物,冰箱存放食物需加热至75℃以上再食用。症状完全消失1周后再恢复正常饮食。
急性肠胃炎期间可以适量吃米汤、藕粉、苹果泥、蒸蛋羹、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消旋卡多曲颗粒、复方黄连素片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调整饮食。
一、食物1、米汤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且低渣,能补充能量而不刺激胃肠黏膜。将大米熬煮至浓稠后滤去米粒,温热饮用有助于缓解腹泻后脱水。急性期每次饮用50-100毫升,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增量。
2、藕粉藕粉含抗性淀粉和黏蛋白,能在肠道形成保护膜。用沸水冲调成半流质状,每日2-3次,每次1小碗,可减少肠蠕动频率。避免添加糖分以免加重渗透性腹泻。
3、苹果泥蒸熟的苹果泥含果胶和鞣酸,具有收敛止泻作用。选择成熟苹果去皮蒸软后捣碎,每日2-3次,每次半个苹果量。果胶能吸附肠道多余水分,缓解水样便症状。
4、蒸蛋羹蛋羹提供优质蛋白且易吸收,适合呕吐缓解后食用。采用水蒸法制作,避免油煎,每日1-2次,每次1个鸡蛋。蛋白质可帮助修复受损的胃肠黏膜。
5、软面条煮至软烂的细面条碱性较强,能中和胃酸。选择无油清汤面,分5-6次少量进食。面条中的小麦蛋白分解产物具有抗炎作用,但需彻底煮透避免硬芯刺激胃肠。
二、药物1、蒙脱石散蒙脱石散通过吸附病原体和毒素改善腹泻症状,适用于细菌或病毒性胃肠炎。该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服用后需间隔2小时再进食其他药物。可能出现轻度便秘等不良反应。
2、口服补液盐散口服补液盐散含葡萄糖和电解质,能预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按说明书比例兑温水少量多次饮用,直至尿量恢复正常。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用量。
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温水送服避免高温破坏活性菌,不宜与抗菌药物同服。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腹胀等不适。
4、消旋卡多曲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作为脑啡肽酶抑制剂,能减少肠道分泌亢进。适用于水样泻严重者,疗程不超过7天。儿童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5、复方黄连素片复方黄连素片含盐酸小檗碱和木香等成分,对细菌性肠炎有抑菌作用。可能出现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溶血性贫血患者禁用。服药期间避免与含鞣酸食物同服。
急性肠胃炎恢复期应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式饮食过渡,避免生冷、油腻及高纤维食物。每日分6-8餐少量进食,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血便等情况需立即复诊。康复后2周内建议继续食用易消化食物,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