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与蓝光可能对眼睛造成角膜损伤、晶状体混浊、视网膜灼伤等伤害。主要伤害类型包括光性角膜炎、白内障、黄斑变性等,长期暴露还可能诱发翼状胬肉或眼睑皮肤癌。户外活动时建议佩戴UV400防护墨镜,避免直视强光,儿童及白内障术后患者需加强防护。
1、光性角膜炎短时间强烈紫外线照射会引发光性角膜炎,常见于雪地、水面等高反射环境。症状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通常在暴露后6-12小时发作。急性期可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角膜修复,配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干涩。预防需佩戴侧面有防护的滑雪镜或偏光镜。
2、白内障加速紫外线B段长期累积会氧化晶状体蛋白,导致皮质性白内障提前发生。高原地区居民发病年龄常比平原地区早5-8年。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可延缓进展,但手术置换人工晶体仍是最终解决方案。灰色或茶色镜片能有效过滤有害波段光线。
3、黄斑变性蓝光穿透眼球直达视网膜,可能诱发老年性黄斑变性。叶黄素补充剂如递法明片可增强黄斑色素密度,雷珠单抗注射液用于治疗湿性病变。建议选择琥珀色镜片阻挡400-450纳米高能短波蓝光,阴天仍需防护。
4、翼状胬肉结膜长期受紫外线刺激会产生纤维血管增生,形成三角形胬肉向角膜生长。初期可使用氟米龙滴眼液控制炎症,严重时需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宽檐帽配合墨镜能减少风沙与阳光双重刺激。
5、眼睑肿瘤下眼睑皮肤是基底细胞癌好发部位,与日光性角化病相关。早期病变可采用咪喹莫特乳膏局部治疗,进展期需手术切除并病理检查。镜面镀膜眼镜能反射99%紫外线,驾驶员应选择偏光镜减少路面眩光。
日常防护需建立分级保护意识: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紫外线最强时段减少户外停留;选择标注UV400标准的太阳镜,灰色镜片适合驾驶,茶色适合钓鱼等对比度需求高的场景;儿童应选聚碳酸酯材质防碎镜片。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维生素E的坚果以及深色蔬菜中的叶黄素,有助于增强眼睛抗氧化能力。滑雪、登山等高强度暴露时应佩戴侧面完全封闭的护目镜,游泳选择防UV泳镜。出现持续眼红、视物变形等症状需及时就诊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和眼底评估。
频繁掏耳、高分贝噪音、错误擤鼻、耳部感染是伤害宝宝听力的四种常见行为。
频繁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使用棉签等工具可能将耳垢推向深处形成栓塞。长期暴露在超过8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如鞭炮声、电钻声,会导致内耳毛细胞不可逆损伤。同时捏住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可能使鼻腔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发炎症。未及时治疗的急性中耳炎可能破坏听小骨传导功能,表现为耳痛、发热及听力下降。建议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在嘈杂环境佩戴儿童降噪耳罩,擤鼻时单侧交替进行,出现耳部不适及时就医。
保持耳部干燥清洁,定期进行儿童听力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