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主要有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躯体不适和自伤倾向等。青少年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社交障碍、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失眠或嗜睡、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自我否定、回避社交等症状。
1、情绪持续低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表现为悲伤、空虚或易怒,可能因小事突然哭泣或发脾气。部分患者会表达无望感,如反复说活着没意思。这种情绪与普通心情差不同,通常无法通过娱乐活动缓解,且早晨症状较重。
2、兴趣减退对既往热衷的活动明显丧失兴趣,如放弃喜欢的运动、游戏或社交。严重者可能整天卧床,连日常洗漱都感到困难。有些患者会表现出情感麻木,对亲友的关心无反应,甚至拒绝参加家庭聚会或学校活动。
3、思维迟缓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和决策困难,可能出现学习成绩骤降。部分患者主诉大脑像生锈的机器,思考时伴随头痛。在对话中常出现长时间停顿,完成作业时间较过去明显延长。
4、躯体不适常见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反复头痛、腹痛、胸闷,体检无器质性病变。部分患者出现进食障碍,表现为暴食或厌食,体重短期内波动超过5%。睡眠障碍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浅,少数会过度嗜睡。
5、自伤倾向严重患者可能出现自伤行为如割腕、撞墙,或反复提及死亡话题。有些患者会暗中收集药物、刀具等危险物品。这类行为多发生在独处时,常伴有自责自罪观念,认为自己是家庭负担。
家长需密切观察青少年的情绪行为变化,建立开放平等的沟通环境,避免过度说教。可鼓励患者维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跳绳,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摄入。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及时陪同至精神心理科就诊,专业评估后可能需要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干预措施。
青少年飞蚊症一般不能自愈,但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无须特殊治疗。若伴随视力下降或闪光感,可能与病理性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
青少年飞蚊症多因玻璃体液化或后脱离导致,表现为眼前出现点状、线状漂浮物。生理性飞蚊症通常与年龄增长、近视等因素相关,混浊物可能随眼球转动而飘动,但对视力无实质性影响。日常避免过度用眼、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有助于缓解症状。若症状轻微且稳定,可定期观察无需干预。
少数情况下,飞蚊症可能由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出血或葡萄膜炎等疾病引发。若突然出现飞蚊数量增多、视野缺损或持续闪光感,需警惕视网膜脱离风险。此类情况需通过散瞳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明确诊断,必要时行激光封堵裂孔或玻璃体切割手术。高度近视青少年更应重视眼底筛查。
建议青少年保持每日户外活动1-2小时,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柑橘、坚果等。避免剧烈头部晃动或对抗性运动,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若飞蚊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日常生活,应至眼科进行专业评估,排除眼底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