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原因,多因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压迫导致咽鼓管通气受阻,中耳腔内形成负压使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浆液性渗出。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炎症可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发黏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增多。过敏反应则会使咽鼓管及中耳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杯状细胞增生导致黏液分泌亢进。患者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减退、自听增强,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或琥珀色液平面。
建议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口服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原因,由于咽鼓管堵塞或开放异常,导致中耳腔负压和积液难以排出。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炎等可能引发炎症蔓延至咽鼓管,造成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可能诱发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这些因素均可导致中耳通气受阻,积液滞留形成慢性炎症。
预防复发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保持鼻腔通畅。日常可进行捏鼻鼓气训练帮助咽鼓管开放,但急性期应避免用力擤鼻。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