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使用胰岛素主要与应激性高血糖、基础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支持需求有关。胰岛素能快速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风险、改善能量代谢,是重症监护中的关键治疗手段。
重症患者常因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等应激状态,导致体内升糖激素大量分泌,引发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此时胰腺功能可能相对不足,无法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形成应激性高血糖。持续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增加感染概率,延缓伤口愈合,甚至加重多器官功能障碍。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抑制脂肪分解和糖异生,可快速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重症患者,胰岛素还能替代自身分泌不足,维持基础代谢需求。
部分非糖尿病患者在重症期也可能需要短期胰岛素治疗。如急性胰腺炎导致胰岛细胞暂时性功能障碍,或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发类固醇性糖尿病时。某些特殊治疗如肠外营养支持期间,胰岛素可帮助高效利用输注的葡萄糖,避免高渗性并发症。对于心脑血管重症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微循环灌注。但需注意防范低血糖风险,尤其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必要时采用静脉泵入的精准给药方式。
重症患者使用胰岛素期间需每小时监测血糖,根据动态变化调整输注速率。病情稳定后应逐步过渡到皮下注射,避免血糖波动。治疗过程中须同步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防范低钾血症。营养支持需与胰岛素治疗相匹配,优先选择肠内营养以维持肠道屏障功能。患者出院前应评估胰岛功能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糖管理方案。
糖尿病患者突发重症感染需立即就医并强化血糖管理,治疗方式主要有静脉抗生素治疗、血糖紧急调控、感染源控制、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监测。
糖尿病患者突发重症感染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胰岛素抵抗加剧易诱发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静脉抗生素治疗需在2小时内启动,根据感染部位经验性选择广谱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液,待病原学结果调整用药。血糖调控需采用胰岛素静脉泵持续输注,维持血糖在7-10mmol/L区间,每小时监测指尖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感染源控制包括脓肿切开引流、坏死组织清创等操作,合并脓毒血症时需进行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支持。营养支持建议采用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粉剂,每日热量供给25-30kcal/kg,蛋白质摄入1.2-1.5g/kg。并发症监测需重点关注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和凝血功能障碍,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糖尿病患者日常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破损,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出现发热、寒战、伤口化脓等感染征象时须立即检测血糖和酮体,携带糖尿病记录本急诊就诊。家属需学习胰岛素注射和低血糖急救措施,家中常备葡萄糖片和抗菌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