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通常需要退烧,可通过物理降温或药物干预缓解症状。
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导致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发热期体温可能快速升至39-40摄氏度,持续3-5天后热退疹出。对于38.5摄氏度以下的发热,建议采用温水擦浴、减少衣物、调节室温至24-26摄氏度等物理降温方式。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明显不适,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皮疹出现后发热多自行消退,此时无须特殊处理。
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果蔬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活动并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抽搐或嗜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一般7-10天能好,正确护理有助于缩短病程。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伴有低热、食欲不振等症状。病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期1-2天可能出现发热,随后3-5天疱疹逐渐显现,最后2-3天症状逐渐消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抓挠皮疹、补充足够水分是护理关键。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
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刺激。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测量体温并记录疱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