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14毫米严重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王俊宏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小孩肾积水10毫米怎么办

小孩肾积水10毫米可通过定期复查、调整饮食、控制感染、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肾积水可能与先天性尿路畸形、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

1、定期复查

轻度肾积水患儿需每3-6个月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动态监测积水变化。若积水稳定且无肾功能损害,可继续观察。复查时应同时评估尿常规、血肌酐等指标,排除隐匿性感染或肾功能异常。家长需记录患儿排尿频率、尿量及是否伴随疼痛等症状,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2、调整饮食

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000毫升,分次少量摄入。限制高盐高蛋白食物,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减少肾脏代谢压力。可适量增加冬瓜、黄瓜等利尿蔬菜,但需监测电解质平衡。母乳喂养婴儿应保持正常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儿须按标准比例冲调。

3、控制感染

合并尿路感染时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感染控制后应持续低剂量抑菌治疗3-6个月,常用药物包括呋喃妥因肠溶片、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家长需每日清洁患儿会阴部,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肠道细菌污染尿道。

4、药物治疗

对于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可选用酒石酸托特罗定口服溶液减少膀胱痉挛。存在结石时使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碱化尿液。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可能改善部分梗阻症状,但需严格遵医嘱。所有药物使用期间应监测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5、手术治疗

积水进行性加重或肾功能受损时需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输尿管再植术、肾盂成形术。微创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术后2-3天可恢复饮食。开放手术需留置输尿管支架管2-4周,术后定期冲洗防止堵塞。术前家长应配合完成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明确梗阻具体位置。

患儿日常应避免剧烈跑跳等可能撞击腰腹部的运动,睡眠时尽量侧卧减轻肾脏压力。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出现血尿、絮状物或排尿哭闹应立即就医。冬季做好腰部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肾盂肾炎。建立规律排尿习惯,每2-3小时督促排尿一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长期随访中若发现积水持续超过15毫米或分肾功能低于40%,需考虑进一步干预。

相关科普 更多

病因 症状 治疗 护理 诊断 概况 用药 饮食
胆囊息肉原因 是什么引起的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原因 是什么引起的胆囊息肉

瘦子长胆囊息肉的原因

瘦子长胆囊息肉的原因

胆囊息肉的病因

胆囊息肉的病因

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 四大原因引起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 四大原因引起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症状明显 多用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症状明显 多用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症状有哪些

胆囊息肉症状有哪些

胆囊息肉症状有哪些

胆囊息肉症状有哪些

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

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

胆囊息肉治疗

胆囊息肉治疗

胆囊息肉病变0.3CM如何治疗

胆囊息肉病变0.3CM如何治疗

胆囊息肉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患者应注意7个生活细节

胆囊息肉患者应注意7个生活细节

胆囊息肉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护理

胆囊息肉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护理

胆囊息肉患者腹腔镜术后腹胀应如何处理

胆囊息肉患者腹腔镜术后腹胀应如何处理

胆囊息肉手术治疗后的生活指导

胆囊息肉手术治疗后的生活指导

B超能区分胆囊息肉和胆固醇结晶吗?

B超能区分胆囊息肉和胆固醇结晶吗?

胆囊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有什么区别?

胆囊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有什么区别?

如何鉴别胆囊息肉和胆囊癌

如何鉴别胆囊息肉和胆囊癌

如何区分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

如何区分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很可怕吗

胆囊息肉很可怕吗

胆囊息肉怎样调理

胆囊息肉怎样调理

胆囊息肉怎么调理

胆囊息肉怎么调理

胆囊息肉要切除吗

胆囊息肉要切除吗

胆囊长息肉要吃什么药 治疗胆囊息肉常用的2类药物

胆囊长息肉要吃什么药 治疗胆囊息肉常用的2类药物

平时要注意保持饮食清淡 治疗胆囊息肉的3种偏方

平时要注意保持饮食清淡 治疗胆囊息肉的3种偏方

胆囊息肉什么时候用药最好

胆囊息肉什么时候用药最好

胆囊息肉3mm吃药能治疗吗

胆囊息肉3mm吃药能治疗吗

胆囊息肉吃什么中药可以消掉吗

胆囊息肉吃什么中药可以消掉吗

胆囊息肉最怕吃什么

胆囊息肉最怕吃什么

胆囊息肉样病变需要吃药吗

胆囊息肉样病变需要吃药吗

胆囊息肉有中药可以吃的好吗

胆囊息肉有中药可以吃的好吗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上火 苯中毒 葡萄胎 结肠息肉 暗丝孢霉病 儿童期哮喘 肋骨软骨炎 腹股沟肉芽肿 1型糖尿病肾病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