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与轮状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季节因素以及卫生条件差等因素有关。
轮状病毒感染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因,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接触传播也是重要途径,患儿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后可能感染。季节因素方面,轮状病毒性肠炎在秋冬季节高发,可能与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更易存活有关。卫生条件差会增加感染风险,如饮用水污染、食物不洁等情况均可导致病毒传播。轮状病毒性肠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
建议家长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勤洗手并做好餐具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种疫苗、注意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等方式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预防措施中,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该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日常需保持手部清洁,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家庭环境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需加强晨检和通风消毒。
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