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通常可在门诊完成,但若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或需复杂治疗则需住院。超声内镜是结合内镜与超声技术的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评估消化道及邻近器官病变。
门诊超声内镜适用于多数常规检查需求,如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下肿瘤评估,胰腺囊肿筛查或胆管结石诊断。患者完成检查后观察1-2小时无异常即可离院,具有时间短、费用低的优势。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术后2小时可进食流质。门诊操作通常采用局部麻醉,由消化内科医师在专用内镜室完成,设备要求与普通胃镜相似。
住院超声内镜主要针对需全身麻醉的高风险患者,如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高龄体弱者。当检查中发现需即时治疗的病变,如消化道出血止血、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或细针穿刺活检时,可能转为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可进行更全面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降低麻醉相关风险。部分三级医院对复杂病例会安排日间病房,缩短住院周期。
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出现持续胸痛、呕血或高热需立即返院。建议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需提前调整用药方案,检查当日有家属陪同更安全。
胰腺炎的超声表现主要包括胰腺肿大、回声异常、胰周积液、胰管扩张及周围血管受压等。胰腺炎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超声检查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之一。
1、胰腺肿大胰腺炎患者超声检查常显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急性胰腺炎时胰腺体积明显增大,边缘模糊,慢性胰腺炎则可能出现胰腺萎缩或局部纤维化增生导致的形态不规则。胰腺肿大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超声可测量胰腺头、体、尾各部分的厚度进行量化评估。
2、回声异常正常胰腺呈均匀中等回声,胰腺炎时回声发生改变。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回声减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则呈现不均匀高低混合回声。慢性胰腺炎由于纤维化和钙化,常显示为回声增强伴后方声影,部分病例可见点状强回声钙化灶。
3、胰周积液胰腺炎常伴有胰周液体聚集,超声可清晰显示胰周无回声区。急性胰腺炎积液多见于小网膜囊、肾前间隙等部位,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性结构。超声能准确定位积液范围,为临床穿刺引流提供依据。
4、胰管扩张慢性胰腺炎患者常见主胰管不规则扩张,超声显示为管状无回声结构。胰管扩张可能由胰管狭窄、结石或肿瘤压迫导致,内径超过3毫米即提示异常。超声可测量胰管直径,观察其走行是否通畅,评估胰管系统病变程度。
5、周围血管受压严重胰腺炎可能导致邻近血管受压或血栓形成。超声多普勒检查可显示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血管的狭窄或闭塞,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受压可能引起区域性门脉高压,超声检查对评估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胰腺炎患者应严格禁食,避免高脂饮食,急性期需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恢复期饮食应从清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软食,限制每日脂肪摄入量。建议戒酒,控制血糖,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胰腺形态变化。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