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的症状主要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和肢体瘫痪。脑疝通常由颅内压增高引起,可能伴随脑组织移位、脑干受压等病理改变,需紧急就医处理。
1、头痛脑疝患者常出现剧烈头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前额或枕部,呈持续性胀痛或炸裂样疼痛。头痛可能与颅内压增高刺激脑膜或血管有关,常伴随恶心感,咳嗽或低头时症状加重。若头痛突然加剧并伴随意识改变,需警惕脑疝进展。
2、呕吐呕吐多为喷射性,与进食无关,由延髓呕吐中枢受刺激所致。呕吐前常有剧烈头痛,呕吐后头痛可能暂时缓解但很快复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顽固性呃逆,提示脑干功能受损。
3、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或昏迷,与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受压相关。早期可能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等兴奋症状,随后转为抑制状态。意识障碍程度与脑疝严重性呈正相关,昏迷患者预后较差。
4、瞳孔异常典型表现为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由动眼神经受压导致。小脑幕切迹疝常见单侧瞳孔改变,枕骨大孔疝可能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瞳孔变化是判断脑疝类型的重要体征。
5、肢体瘫痪可出现对侧肢体偏瘫或四肢瘫痪,与大脑脚或锥体束受压有关。瘫痪多为弛缓性,伴随肌张力减低和病理征阳性。脑干受压严重时可能出现去大脑强直,表现为四肢伸直、角弓反张。
脑疝属于神经外科急症,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注意控制高血压、避免头部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应定期复查。确诊脑疝后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搬动,医生可能采取脱水降颅压、手术减压等治疗措施。恢复期患者需进行康复训练,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脑疝术后一般需要7-14天度过危险期,具体时间与手术方式、患者基础健康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相关。
脑疝术后危险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和患者自身的恢复能力。开颅减压术等创伤较大的手术,术后危险期较长,可能需要10-14天。微创手术或内镜手术创伤较小,危险期可能缩短至7-10天。术后前3天是并发症高发阶段,需密切监测颅内压、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5-7天后若未出现脑水肿加重、感染或再出血等情况,病情趋于稳定。部分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危险期可能延长至14天以上。术后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脑组织复位情况,并观察有无新发出血或脑脊液循环障碍。
术后应保持头部抬高30度以降低颅内压,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家属需协助记录患者意识变化、肢体活动及瞳孔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恢复期需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和抗生素。饮食以低盐、高蛋白流质为主,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结合认知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