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通常可以通过尿液检查初步判断,但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但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需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或肾活检进一步确认。
尿液检查是筛查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尿常规可检测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常见于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血尿可能由肾结石、肾小球肾炎或泌尿系统肿瘤引起。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尿液检查还可发现管型尿、结晶尿等异常,这些指标能反映肾脏浓缩功能或代谢异常。
部分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尿液异常,如某些间质性肾炎或肾功能不全初期。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可能在尿液检查中表现不典型。某些药物性肾损伤早期尿检结果也可能正常。肾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终末期肾病可能出现尿量减少但尿液成分改变不显著的情况。
建议出现尿液颜色异常、泡沫尿、夜尿增多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日常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保持适量饮水。定期体检中的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问题,但确诊肾病需由专业医生综合判断。
糖尿病肾病不一定会发展为尿毒症,但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显著增加尿毒症风险。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进展速度与血糖管理、血压控制、生活方式干预等因素密切相关。
早期糖尿病肾病通过严格控糖、降压治疗及饮食调整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血压应维持在130/80mmHg以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为0.8g/kg体重。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肾小球滤过率能早期发现肾功能变化。
若糖尿病肾病进展至临床蛋白尿期或肾功能明显下降阶段,尿毒症风险将显著升高。此时除强化降糖降压外,需限制蛋白质摄入至0.6g/kg体重,并预防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时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反复感染或血糖波动大的患者更易加速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适度运动并控制体重。出现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全程管理,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避免或延缓进入尿毒症阶段。